21日,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,优化国际语言环境,《天津市公共场所中文标识英文译写规范指引》(以下简称《规范指引》)正式对外发布,城市国际语言环境建设志愿服务月活动同步启动。
随着上合组织峰会及其系列活动的临近,来津外籍人士将不断增多。公共场所外语标识作为外籍人士认识天津的重要窗口,其准确性和规范性至关重要。去年年底,天津正式启动国际语言环境建设工作,在专家团队的共同努力下,《规范指引》应运而生,明确列举了天津应当设置使用外语标识的公共场所和信息种类,涵盖会展、公共交通、文化旅游、住宿等多个领域,为推动正确、规范使用外语标识提供了参考和指导,成为天津城市国际化的“工具书”。
“语言是沟通的桥梁,《规范指引》的出台,让外籍人士‘看明白’,而推进外语志愿服务,则是要让他们‘听明白’。”市外办主任栾建章表示,《规范指引》的发布和志愿服务月的启动,是服务上合组织峰会的重要环节,也是打造“天下之津”的重要举措。天津将以此为契机,持续创建有利于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的语言环境,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天津,让天津更好地走向世界。